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為進一步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嘉峪關市長城區(qū)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志愿服務工作為抓手,圍繞“五個聚焦、五個著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聚焦“學什么” 著力強化黨員“線上+線下”學習教育
緊緊抓住政治理論學習這個牛鼻子,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借助區(qū)委理論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讀書班等載體,綜合運用專家輔導、專題研討、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組織全區(qū)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形成了以黨建引領文明、以文明助推黨建的“雙向提升”格局。推行線上“新媒體+”模式,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甘肅黨建”等網絡學習平臺,組織轄區(qū)黨員3000多人進行“充電加油”,不斷增強了黨員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聚焦“建什么” 著力提升陣地“1+N”建設
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開”的工作要求,率先在7個單位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印發(fā)了實施方案。試點單位分別在醒目位置懸掛了標識牌,實行“一把手”負總責,擔任中心主任,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融合現(xiàn)有陣地資源,堅持“1+N”的建設思路(即:“1”就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設立一個固定的主陣地,“N”就是鎮(zhèn)(村)、社區(qū)符合條件的若干個活動陣地),不另起爐灶,不做虛假應付,對現(xiàn)有陣地進行再整合、再開發(fā)、再提效,突出文明實踐功能,打造了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科技科普平臺、文化體育平臺,實現(xiàn)了“一個中心,多種功能,共享使用”。截至目前,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固定陣地18個,廣場1個,打造各類特色平臺20個。
聚焦“誰來做” 著力打造志愿者“十百千”中堅力量
以志愿服者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題力量,實施“十百千”工程,建立了“一站十中心”的志愿者組織機構10個,百名新時代文明實踐骨干102人,千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9712人。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來,著力解決“人從哪里來”為問題,積極吸納草根能人、土專家、鄉(xiāng)賢人士、“五老”人員等“自己人”,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體育服務、法律知識等志愿者隊伍34支,實現(xiàn)同頻共振形成強大合力。以“互聯(lián)共轉”為抓手,與轄區(qū)單位組建特色志愿者隊伍10支,通過精神文明聯(lián)創(chuàng)、服務難題聯(lián)解、文體活動聯(lián)誼、困難對象聯(lián)幫等聯(lián)建活動,建立起了“群眾吹哨、部門報到”的服務機制。截至目前,解決關于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難題20件,群眾性難題105件。
聚焦“做什么” 著力推行文明實踐“品牌化”運作
以農村特色產業(yè)為突破口,組織開展了野麻灣“西瓜節(jié)”、泥溝村“長壽節(jié)”、安遠溝“燒烤節(jié)”、新城村“趕集文化節(jié)”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動,逐步推廣“一鄉(xiāng)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文明實踐建設。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充分發(fā)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建立鄉(xiāng)賢館,組建“孝善基金”和助學基金,大大弘揚了新時代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組織轄區(qū)內的道德模范、雄關好人、最美家庭等組成道德模范宣講團,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巡回服務5場次。依托“我們的節(jié)日”,舉辦“中秋家鄉(xiāng)習俗文化分享會”“巾幗心向黨禮贊新中國”讀書分享會、“鄰里文化藝術節(jié)”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特色品牌活動60場次,在全區(qū)上下形成了向善向好的文明風尚。
聚焦“怎么做” 著力實現(xiàn)“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模式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推行“菜單+點單”服務模式,通過留言板、居民議事會、居民微信群、QQ群等形式,廣泛收集居民服務需求120條,針對性舉辦了計算機、母嬰保育、農村電商、民宿旅游、農業(yè)技術等專業(yè)知識培訓20場次,變“教什么學什么”為“用什么學什么”,做到供需精準、供給有效,實現(xiàn)了為城鄉(xiāng)群眾提供高質量、常態(tài)化、受歡迎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等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到樹蔭下、口頭上,用本土化、接地氣的語言,讓黨的理論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結合全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全區(qū)推薦評選了110名群眾認可度高、示范引領性強的“道德標桿”——“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引導群眾“評好人、學好人、當好人”。